大众日报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李钟芸
在日前召开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,荣成市港西镇鸡鸣岛村村医孙德连荣膺山东省道德模范称号。一名七旬的海岛村医,缘何成为全省道德模范?答案是:择一事,终一生。
鸡鸣岛,孤悬在荣成市港西镇北部海域中。在这座面积仅0.3平方公里的海岛上,66户渔民安居乐业。
鸡鸣岛距离港西医院有十几公里,岛上病患需经风浪颠簸、舟车转换才能就医,痛苦程度可想而知。好在岛上有个卫生室,乡村医生孙德连已经在岛上行医59年。
1952年,孙德连出生在鸡鸣岛上。“千万别生病”,这是他从小听父母唠叨最多的一句话。小时候,孙德连曾患腿部痤疮,因为就医不便一再拖延,最终化脓感染。“父母冒着风浪出海,到镇上把医生接来给我看病,这才把腿保住。”孙德连说,打那时起,他便有了“长大后当医生”的想法。
1966年,孙德连被选派到岛外的卫生训练班学习,经培训后,他回村担任“赤脚医生”。自此,鸡鸣岛上终于有了村医。
连孙德连自己都没料到,药箱一背就是停不下来的一生。“岛上不能没有医生,我还得干下去,一直干到不能动了。”孙德连说。
虽然岛上居民不到200人,但毕竟只有一名医生。行医59年,除了探亲生病外,孙德连很少走出海岛,手机也是24小时开着,他也牢记着每个村民的身体状况,谁的血压有多高、谁的血糖需要控制、谁的药马上就要吃完了、谁行动不便需要去家里问诊……这些工作日志不需要本子,都刻在他心里。
孙德连还是名“全科医生”。岛上的卫生室没有B超、胸透、CT等检查仪器,更没有分科诊疗的医生,逼着孙德连必须具备独立判断和诊治各种常见病痛的能力。几十年来,孙德连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,取得了医学大专文凭,通过了乡村医生考试,熟练掌握了内科、外科、五官科、妇产科等多项医疗知识。
过去一个口信,如今一个电话,不论远近、早晚还是寒暑,哪怕半夜敲门求医,孙德连背起药箱就走。有年冬天,一名渔民突发急性阑尾炎,而海上的暴风雪持续了7天,渔船无法出海。孙德连就守护了这个患者7天,直到风雪停后,亲自护送他出岛做了手术。孙德连至今记得那个冬天的严寒,“风很大,路很滑,我一手提药箱,一手拄着根棍子,从我家到他家走了近半个钟头……”
近几年,海岛旅游爆火,鸡鸣岛摇身一变成为景区,每年进岛游客多达20万人次。孙德连的担子就更重了,成了随叫随到的“120”,“旅游旺季时,连饭都吃不安生,经常放下筷子就往外跑。”
择一事,终一生。孙德连,用一生的时间守护着鸡鸣岛。他的选择,不仅是对这座海岛的深情厚谊,更是对医者仁心的执着坚守。近年来,孙德连先后荣膺山东好医生、威海好人、山东好人、威海市道德模范、山东省道德模范等称号。
嘉旺网-嘉旺网官网-最新股票配资配资网-股票配资官网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